约6750个字。
《一面》教案
诸城市舜王街道吕兑初中 王辉
(说明:体现主题1+3的语文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附有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掌握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学习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的高贵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评价一个人:“…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谁有如此殊荣?这个人是谁呢?
同学们齐答,教师简单小结,1932年,一个叫李平的人将他在苏联的见闻写成一本书,叫《苏联见闻录》,叫鲁迅帮他点校、作序。当时鲁迅在写《三闲集》,而且李平的字很潦草,鲁迅认真帮他修改了,还写了序言。可见他对青年一代是非常关心的。
认真生活、认真做人的鲁迅先生为了中国,为了中国的新青年,他做出了最大的牺牲!
这节课我们学习阿累写的《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介绍阿累: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曾当过汽车售票员,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后从事写作和翻译。1936年,《中流》月刊要出纪念鲁迅逝世的专号,向他约稿,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这篇文章。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学习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的高贵品格。
四、本文是谁和谁的一面之缘,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一面之缘?
根据导学提纲老师的提示,朗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