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80字。 
11月12日投曹永玲编辑 
执着的信念,奉献的精神 
——《骆驼寻宝记》的随堂辅导 
广东  梁镇源 
【课文导读卡】 
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是陈伯吹晚年创作的童话名篇,作品中凝聚着一个饱经沧桑而童心犹在的老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写得很有时代特点。作者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许许多多的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文中各种动物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一心想发家致富却又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文章描述了骆驼历经千辛万苦寻到宝物的故事,赞扬了骆驼坚定信念、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精神,告诉人们人生活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多数人更好地生活,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才有意义,自己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课堂慢镜头】 
1、文中写飞禽走兽的表现,目的是为了什么? 
明确:在寻宝的过程中,飞禽走兽的表现显示了各自的特征。但他们的共性是不能坚持到底,他们的表现与骆驼形成对比,衬托出骆驼的优秀品质。同时,文中生动的描写使童话这一体裁作品充满了吸引力。 
2、文中有许多心理描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文中多处心理描写,以人性化的口吻写出动物的心理特征,或犹豫、或后悔、或不平、或愤怒,总之,文章因此让动物们形象变得生动、活泼,增加了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儿童的吸引力。 
3、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他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明确:仙女拿出各种各样的珍宝让骆驼随意挑选,但骆驼没有向仙女要珍珠玛瑙之类的宝贝,而是要了适于在沙漠中生长的胡杨、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等,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 
4、怎样理解“骆驼寻到的不是使自己养尊处优的宝,而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骆驼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宝贝;骆驼所寻到的宝是变沙漠为绿洲的宝,为大家谋福利的宝才是真正的宝。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仔细阅读全文,然后说说你对本文象征意义的理解。 
明确:首先,那大群动物争先上路寻宝而又纷纷半途而废的画面,就是对人生世相的富于讽刺意味的写照,天下无人不爱宝,可是真正得到宝的人并不多。有些人是错将废物当作宝,更有些人明知什么是真正的宝,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可是由于怕苦怕难而不敢追求到底。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那寻宝路上的纷纷攘攘的动物们,不正是一面令人尴尬的镜子吗?而骆驼,那迈着沉稳的步子,在沙漠中踽踽独行的骆驼,则是理想的人格和顽强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世间真正的无价之宝不是珍珠玛瑙、金钱财富,而是骆驼精神!惟有这种宝物才具有无限的魔力,能把沙漠变为绿洲,能使人间充满爱的温馨,使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确有一些像陈伯吹这样的老作家,一生艰苦跋涉,辛勤耕耘,不停地向世间播撒自己心灵的火种,努力改变人们精神上的荒漠,骆驼不也是对他们的象征性写照吗? 
【课文解码器】 
浅析《骆驼寻宝记》中刻画骆驼形象的艺术手法 
为了突出骆驼坚定信念、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形象,课文采用了这些方法:  
1、传神的正面描写,形象生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