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60字。
七上现代文和古文阅读知识
《忆读书》
1、本文选自《冰心选集》,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结构是:总--分--总。
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⑴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⑵尽量多读一些书。⑶要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
3、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4、本文第一段中“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的作用是什么?
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5、本文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的是:
“我”《三国演义》对的喜爱。
6、本文第三、四段中的“悬念”“咬了牙”表达出什么?
表达了“我”的渴望眷恋之情。表现“我”决心之大。
7、本文第四段中“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句中的越看越懂什么意思?
读书越多,知识积累就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强。
8、本文第五段中“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分别指柳宗元和李贺。
9、请写出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
《风筝》作业设计
1、本文《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2、课文开头写见到空中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并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结构上看,“惊异和悲哀”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3、写出第四段中的六要素。
(1)时间:有一天 (2)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
(3)人物:“我”、弟弟 (4)原因:“我”多日不见弟弟
(5)经过:我在小屋看到弟弟做风筝,便把风筝抢来折断、踏扁。
(6)结果:“我”胜利了,傲然走出。
3、“我”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你同意“我”的做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不管是谁,都没权利剥夺他们的自由,何况这是弟弟好不容易才快做好的风筝。“我”即使有千万个理由都无权折毁。
4、“我”厌恶放风筝的原因是: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5、从第三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这两节文字中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儿童形象。
6、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
不行。如果把“掷”改为“扔”、“踏”改为“踩”就无法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的内容。并说说“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指的是哪一幕?“我”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 粗暴地摧毁小兄弟快要做好的风筝。
8、作者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阻止小兄弟放风筝?为什么后来又称之为“精神虐杀”?
作者认为放风筝是没有出息孩子所作的玩艺。 后来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终于醒悟过来。
9、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
有动手实践能力,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