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5820字。
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第一学期一模块
语文试题(高一)
命题人:项青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雏菊(zhòu) 恢复(fù) 冉冉升起(rán)
B.图案(túàn) 陈迹(jì) 追逐游戏(zú)
C.凋谢(diāo) 焚尸(fén) 万众瞩目(shǔ)
D.吆喝(yāo he) 骚动(shāo) 佳肴(yáo) 供给(jǐ)
2.下列词语中存在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祷告 纳粹 颠倒 难以想象
B.废墟 掩映 绞刑 惊惧万分
C.祷告 嬉笑 肯求 心智健全
D.隐秘 窒息 凝重 表情木然
3.下列作家、年代(或国籍)、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现代—诗歌
B.《沁园春 · 雪》—毛泽东—当代— 诗歌
C. 《雨巷》——徐志摩—现代——诗歌
D.《再别康桥》——戴望舒——当代——诗歌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如果用直白的
语言表述,其语序是: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有过渡作用,在词中叫“过片”,自然引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对“浪遏飞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这正说明了诗歌具有宽阔的想像空间的特点。
6.下列各句中的“以”与“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乱易整 B.以其无礼于晋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7、下列各句中的“说”与“秦伯说,与郑人谋”中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B.故为之说,经俟观人风者得焉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如因善遇之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①劳苦而功高如此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10.下列省略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毋从俱死也 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欲呼张良与俱去 D.拔剑撞而破之
二、课内精读(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鸿门宴》中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