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90字。
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教学设计
(一)课时安排(总8课时):
1、《一个人的遭遇》 2课时 研习型
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1课时 研习型
3、《安妮日记》 1课时 探讨型
4、《图片两组》 1课时(另设课外图片展) 活动型
5、影片观看 2课时
6、影片点评探讨 1课时 探讨型
7、课外片段写作和课外自由择题写作(不统一安排)
8、优秀习作小展示。(课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在战争中的遭遇,认识战争罪恶,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研读探讨文章,掌握文章中心及大意,解决文中相关问题,培养合作和自主探讨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读图并能鉴赏图片。
4、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能起草简要的报告。
(三)板块教学呈现方式:研习型、探讨型、活动型
一、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主要用研习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自主阅读、钻研文本,师生交流对话,避免单调灌输式教学,解决文章重点问题。
1、《一个人的遭遇》主要教学思路(2课时)
A、课文较长,不能全部精讲,面面俱到,要重视预习,在预习时先解决有关问题,也为上课作相应的准备。
预习要求:①为课文写一个提要,并能概括出中心,(因为这一内容放在课内完成既繁琐,效果也不好,)上课时,可作简单交流。
②每人寻找文章两三个亮点作点评,上课时设个人发表意见和小组交流。
B、研讨要作面和点的分工处理,课内精心选择几个问题作面上研讨,小组再推荐几个问题作面上讨论。研讨要注意组织方法,营造气氛,指导学生作好笔记。小组讨论虽是局部的,但容量大,讨论结果可作为作业上交,以保证讨论不落于虚窜而产生实效。
研讨的问题可从问题中选择:
①索科洛夫的心情和性格。
②索科洛夫在述说自己不幸遭遇时,他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③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所起的作用。
④索科洛夫历经战乱后,他的内心感触有哪些独到之处?
⑤分析文章一些关键句比如最后一节中的“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我的心”等。
⑥学生所提的问题,好的问题在课内作适时讨论。
分组讨论很要紧,可以把公共研讨中余下的问题加以分析,能使学生注重作品的细微处,讨论结果要写成书面作业上交检查。
C、课外链接:
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介绍 军事类杂志介绍(由学生来做)
战争题材重要影片介绍 儒学“仁”和孟子的“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