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200字。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命题人:
说明:1.试卷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试卷共5页,请将所有答案写答题纸上。
3.交卷时原卷与答题纸分开。 
4.保持卷面整洁,用蓝色或蓝黑色笔作答,不准使用涂改
一.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组是(    )。
A.袅娜(nuó)      眷眷(juàn)      谬(miù)种
B.孱(càn)头      沮(jǔ)丧        恪(gè)守
C.苑囿(yòu)      皈(bān)依       木讷(nè)
D.处(chù)分      赡(zhān)养      臆(yì)造
2.在括号里填写数量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    )活泼翘起的屋檐,(    )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蓝,那是墙;(    )白,那是窗。
A.一个  一行  一点  一片     B.一角  一排  一点  一点
C.一角  一排  一片  一片     D.一个  一行   一片 一点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成功,也有失落。(排比)
B.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比喻)
C.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拟人)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对偶)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为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能在广大的空间与历史的长河中     开来,不仅是因为它     ,更是因为它富含哲理。
②把反差极大的“忘却”和“记念”两个词儿组织在     ,      ,化作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题目,这正是鲁迅的“大手笔”的体现。
③至于朱棣的“靖难”之变,用现代文学史的眼光看,     无可厚非,      他一怒之下,制造诛杀无辜的大惨案,     暴露出他的嗜血的本性。
A.留传/简洁   一起/相辅相成   尽管/而/也
B.流传/简洁   一起/相反相成   固然/但/却
C.流传/简捷   一齐/相反相成   尽管/而/也
D.留传/简捷   一齐/相辅相成   固然/但/却
5、判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孔于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其政治主张是要以德服人。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一生心血的结晶,它是孔子政治失意以后“退而著述”的成果。   
C.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因而被人们称为“亚圣”。孟子思想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是他的“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和提倡“仁政”的思想。  
D.庄子名周,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喜设譬喻,多用寓言,并且想象奇幻,极富浪漫色彩,《秋水》《逍遥游》《庖丁解牛}都是他的重要作品。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5分)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