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10字。高考现代文阅读分层复习 从07年考题入手,分析08年命题趋势及应试策略。结合历届考题,详细讲解《考试说明》能力要求,归纳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分析扼要、易懂、实用性强。
作者:eind
一、 2007年命题特点及2008年命题趋势分析
表一:18套试题选料分布、命题形式及赋分情况。
序号省 市题 目文 体赋 分
1广东《泥泞》(迟子建)散文15分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访谈录15分
2山东《灯火的温情》(叶延滨)散文18分
《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新闻18分
3海南、
宁夏《林冲见差拨》小说25分
《叶圣陶在四川》传记25分
4全国卷I《总想为你唱支歌》散文22分
5全国卷II《海南杂忆》(茅盾)散文22分
6北京《湿湿的想念》散文18分
7天津《雪野里的精灵》散文18分
8上海有关杭州西湖散文23分
9辽宁《炉火》散文21分
10江苏《麦天》(雷抒雁)散文22分
11浙江《泰山之思》(蔡家园)散文18分
12福建《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朱成玉)散文17分
13湖北《日月行色》(骆文)小说18分
14湖南《忆刘半农君》(鲁迅)散文17分
15重庆《告别三峡》(赵本夫)散文22分
16江西《泰山很大》(汪曾祺)散文21分
17安徽《乡村的风》(许俊文)散文22分
18四川《焰火的变奏》(赵丽宏)散文22分
表二:新课标高考试卷考点分析。
分析综合C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探究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②探究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从以上表格分析2007年文学作品阅读选文的特点:
①散文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上表列举的2007年的18套试卷中,16套考散文,2套考小说。江苏卷四年都是散文。
②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思考。江苏卷前三年《一幅烟雨牛鹭图》《波兹曼的诅咒》《草堂·诗魂》都是有关文化方面的,而今年选题《麦天》就是乡村生活类的。
③题型相对稳定,命题方式基本上是主观性问答题。除去北京卷和海南宁夏卷、江西卷有选择题外,都是主观表达题。近三年江苏卷都是四题主观题。
④从命题的设计原则来看,尤其是新课标卷,不再是由词义理解到综合分析、鉴赏的过程;而是先从分析作品结构上入手了。我们从实验区的题目来看,都是先分析文章开头的作用入手。
⑤考查语句含义题占题目主导位置。几乎每份试卷都涉及到,有的出现两道题。像山东卷就连续考了两题。
⑥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等,这些是文学作品阅读中重点考点。今年考查分析修辞效果的特别多,如江苏卷两年都考到了。
⑦主旨的把握与概括。历年的高考题都有这个考点的相关题目。常见的命题方向有两种:一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点和中心思想;二是对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这种题目往往是分析文尾语句的含义。
二、2008年高考备考及应试策略:
(一)文体意识
(1)散文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如下方面内容:
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
(2)小说要抓住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①掌握小说体裁的特点。熟悉情节、人物和环境和人物及主题之间的密切关系。
②熟悉小说这一叙事体裁的写法。比如小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