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作者:陈玉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2、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以及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说明顺序和方法
2、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
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3、思考:克隆技术是否能造福人类?并查找相关资料证明你的结论。
教师:
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展开竞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克隆的基本知识。
2、理解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科学道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