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精美,操作简便。教案约2920字。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讨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三、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设想
一、词的下阕第3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诗句,须重点讲解。
二、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起了铺垫作用;下阕的评古是为了论今,也就是说,评点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做陪衬。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必须讲清这一难点。
三、适当讲解一些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四、将反复朗读贯串于整首词的教学之中,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
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 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五河东征。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