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个字。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参赛教案。
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参赛教案——
海 燕 [高尔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
参赛教师:湖北十堰东风教育集团五一中学 朱林霞
【文本解读】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一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也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和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诗篇。
运用象征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海燕》基本的艺术创作方法,体现了高尔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文章通过对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上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大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这篇文章被编在八年级下学期,这一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学习本文对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今天,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来解读这首散文诗,例如,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海燕》文字精粹,蕴涵丰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它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海燕》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教学依据及设想】
一、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标准》又提出要注重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使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也明确要求:学生能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倾向,并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基于以上理念和要求,我们认识到《海燕》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适于朗读,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从而较好的领会不同的艺术形象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