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70个字。
28 干将莫邪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理解课文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
二、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寄托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分析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想象奇特,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后,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至于文章情节中的怪异成分,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教学理念: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进而分析“赤”、“侠客”两个人物形象,探究本课的主旨。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
建议按照“熟读感知——疏通文意——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挖掘中心”的步骤组织教学。
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与本课情节类似的音像资料。
教学实施
导入建议
1、方法一:由鲁迅的《铸剑》导入
2、方法二:由播放相关音像资料导入
3、方法三:由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导入
4、方法四:由古人崇尚的英雄品质导入
互动流程
教学方案设计之一(1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你们都很熟悉,荆轲作为侠义英雄一直为人们赞颂,就此,你们以为古人崇尚的侠客精神是什么呢?
学生一:智勇双全。
学生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学生三:重承诺,轻生死。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干将莫邪》(板书)记述的就是侠义英雄复仇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教师:下面我先请同学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学生甲:这篇课文的作者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纪》,时称良史。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写出了文字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之文特征的《搜神记》。
学生乙:作者干宝在《搜神记》序中,自称作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同时亦有保存遗闻和供人“游心寓目”(赏玩娱乐)的意思。此书原已散佚,由明人重新辑录而成,现为二十卷,四百多则,其中偶有误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