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50字。  
《致橡树》教学实录
师: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细细咀嚼,反复品味,理清诗歌结构,明确诗人思路,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初步把握诗人的思路和感情。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巡视作朗读指导。(5分钟) 
师: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现诗中有两个人称代词,是哪两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生:一个人称代词是“你”,另一个是“我”。 
师:他们分别指什么? 
生:“你”指“橡树”,“我”指“木棉”。 
师:回答很正确。(板书) 
师:大家已读过原诗,诗人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甲:诗人说自己愿作对方旁的一株木棉,她希望自己与对方互相联系紧密相依。 
生乙:诗人先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再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师:你能具体指明诗歌中哪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爱情观,哪一部分是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吗? 
生乙:诗歌开篇到“不,这些都还不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从“我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诗结尾是对爱情理想的倾诉。 
师:×××(生乙)说得很正确,请同学们记下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鉴赏第一部分。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思考在这一部分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 
师:诗中有几种意象? 
生:有六种: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师:这六种意象各有何特点? 
生: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师:这两种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单纯地依赖橡树,自己并无真正的自立本领。 
师:对,诗人在这里借这两种意象指攀附他人的爱情观。 
师:请同学们继续分析以下意象。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师:这两个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不计代价地给予。 
师:说得很好。他们都充当对方慰藉的对象,为衬托对方而存在。作者在这里借这两个意象指牺牲自己、降低自身价格、一味奉献的爱情观。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日光和春雨。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写出日光和春雨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鉴赏加以想象,仿照关于泉源、险峰的诗句,将“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改写成四句诗。(教师出示练习)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学生用2分钟时间改写诗句,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座同学间交流改写的诗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