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50字。
《图片两组》教学设计
摄影作品不同于文字作品,摄影师通过画面来表现主题,通过形象来发言,通过镜头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有着文本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图片是瞬间的永恒,我们透过一幅幅画面可以想像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听到人物的心灵之声。通过图画和图片的文字说明把握图画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学习本课的难点就在于怎样去阅读一幅图片,明确他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也应该是一种语文能力。具体来说,读,必须讲究方法;说,必须符合要求;写,要形象精炼。
学习目的:   
1、学会了解图片的相关背景,尽可能准确地解读图片的内涵,通过画面了解事实真相。
2、能为图片拟解说词
那血泊中号哭的小孩、夫妻相拥时弃掷的拐杖、战争胜利后人民的笑容,都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这就是图片的独特魅力。当然,魅力的获得来自于我们会读图、用心读。谁来说说读图的要领呢?
读图方法:
   一看:看图片中的事物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
   二想:结合图片给出的文字说明想象这一拍摄瞬间背后的故事。
   三揣摩:关注细节,揣摩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思考:思考图片的社会意义。
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
从合作中获得共同的进步
第一组图片: 
请同学们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看第一组图片,在看图片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在看图片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你们平时的知识积累作为你看这些图片的背景知识。你们可以通过你们平时在电视、电影和历史课本上学到的有关战争的知识来帮助你阅读这些图片。相信你们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一定能读懂这些图片。 
看完这些图片后请你们回答我的问题。
请大家自己思考一下,这两组图片在摄影艺术上有什么特点?摄影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角度,而不选其他的角度?作者是怎样白表现他的摄影意图的呢?例如:第一幅图片他完全可以把炸毁的车站拍下来,为什么他却选择了一个小孩子在这个场景里面呢? (是用图片中的细节来表现作者的意图的)
 你能够从第一、二幅图片中看出那些细节?(第一幅图片:图中的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已经受伤他无助地哭号,背后是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瓦砾堆和废弃的车轨。第二幅图片:注意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的拐杖,从他的妻子的左腿处可以看到另外一根拐杖,还有他只有一条腿,他出征的时候是迈着军人的步伐的,归来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和他的妻子拥抱时只用了一条手臂。) 
好,看完这两幅图片的细节,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第二幅图片中的军人丈夫在拥抱时为什么只用一条手臂呢?(是不是战争让他失去了一条腿,他不得不拄着双拐,在和妻子拥抱的时候也不得不用另一只手拄着拐杖,是战争夺去了他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正常动作啊。可见战争使正常人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好,回答完我这两个问题后,对比第一和第二幅图片后你会想到什么?(我引导:第一幅图片中的受伤孩子是被侵略国家的人,而第二幅图片中受害的是侵略国家的军人。通过我的提示,你该想到了吧?是不是无论是被侵略国家,还是侵略者的国家在战争中都一样会受到摧残啊?) 
再看第三幅图片,看看这幅图片有什么细节?(第三幅图片:要注意士兵是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枪的。孩子是哭泣的,父亲的表情是悲伤的。) 
看了第三幅图片的细节之后,回答我下面的问题:这时候父亲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左右为难,依依不舍) 
对比第二幅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这位父亲这次去战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可能死、可能残疾、可能完好的回来,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