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220字。
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
鉴赏评价专题(二)
主备人:李淞
教学目标:
1、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教学重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我们关注的应是高考涉及到哪些表达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归纳起来说,有下列三方面: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1)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2)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3)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布局谋篇的技巧:如设置悬念、过渡、以及前呼后应等。 
4、修辞手法的运用。
上列各点,在历年的高考鉴赏性试题中都常常涉及。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主要有三项: 
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 
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 
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 
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 
这也是常用的题目。如2000年全国卷第22题:“这篇散文,(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2003年的第21题(见后文“典型试题分析”),都属于这样的试题。 
三、鉴赏表达技巧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 
1、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着分析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 
2、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 
在作品中,技巧都是凭借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技巧要同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相结合。 
譬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见课本第一册)描写墓地的“风儿”、“阳光”、“白雪”等自然景物,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联系上下文看,墓是“朴素”的,环境是“幽暗”“宁静”的;从景物本身看,“飒飒响着”、“嬉戏”是写景物的动态,“白雪”的“白”是“亮”的,“温柔”是有情感的。品味了这些词语,就可以对这景物描写的作用作多角度的分析概括:(1)更衬托出坟墓的朴素;(2)衬托出墓地的宁静;(3)活泼的景物可为墓地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如果不揣摩语言,对这里景物描写的鉴赏很难到位的。 
四、典型试题分析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乡土情结  柯 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