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20字。
走进苏轼 品味苏词
(自编课外延伸课)
大通二中 李秀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2、学习苏词清新明快、真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3、由课文到课外丰富课堂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了解高考的句式变换题型和欣赏高考优秀作文。
(三)德育目标
学习苏轼开阔旷达的胸襟和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味《定风波》和《江城子》词的意境和语言。
2、提高审美趣味,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鉴赏词作的意境,领会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在早自习能熟读成诵,对词作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有一个总体印象。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和风格。
讨论法:对词作中的疑难点,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点拨法:对有些易懂的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教具准备
设计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小故事引入)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50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下六个下酒菜,宴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五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孔明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答案:赢政并吞六国。)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宋代,参加科考的读书人把苏轼的文章视为“敲门砖”,所以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