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2320字。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 制卷人:管燕华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30分,第Ⅱ卷130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请把答案填写在指定的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ě) 摇曳(yì) 摭拾(zhé) 翅膀甫(fǔ)健
B.干瘪(biē) 翘首(qiáo) 啮噬(niè) 汗流浃背(jiá)
C.妥帖(tiē) 不啻(dì) 戕害(qiāng) 恪尽职守(kè)
D.侘傺(chì) 烙印(lào) 悲怆(chuàng) 按捺不住(n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自己妄自菲薄。
B.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制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C.他们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我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C.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地区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D.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
阅读多于写作,心情渐趋宁静的同时,对许多事也日渐淡泊,这或许是每个写作者的必经之路。人们经常反思并不断在作品中追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为什么要与你对话?我为什么要想这些问题?
苏子曾说:“此心安处即故乡。”只要这个地方能让你安心,它就能成为你的故乡。人们常常为自己的故乡远离了自己的精神而滋生不满,萌生深深的寂寞。于是很自然的开始寻找,在寻找中因为屡次的失望,就为自己虚构一个可以栖居的家园,并美其名曰故乡。这种以设想方式存在的家园,由于没有养活生命血液的泥土和水源,终难以一种长青树的姿态存于世。故乡不是一种虚拟,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只要你思想通融,精神淡定超脱,何处都可为故乡。所以,尽管苏子一生都在迁徙、流浪,却总能到处找到自己栖居的故乡。他很安心,把与自己遭遇的一切,都非常通脱地看作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