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70字。
《前方》教学设计
江苏省溧阳中学 杨峰
一、由《前方》照片导入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到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下。(请生自由发言)
曹文轩看到这幅画面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投影课题)
这篇文章是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所谓“摄影散文”,顾名思义,一摄影二散文。它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我们知道,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而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所以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投影)
二、整体感知,清文章思路
摄影散文一般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
《前方》是否也采用了这个思路,我们一起看。请大家小声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思路。
明确:文章第一段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段开始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
三、文本研读
在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由这幅画面想到了什么内容?也就是说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找好后,小组商量讨论一下,回头派代表回答。(自由发言)
师小结:曹文轩由这幅画面想到了的内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投影)
探讨三个问题
1.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投影)
为什么说这句是核心观点?
明确:因为这句有很强的统摄性。它统摄了下面若干个段落,比如离家走向前方人类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广大而且精彩,家对自己身心的压抑,还有前方对人的召唤。所以这是核心观点。
2.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①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作者在原文中有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明确:“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永远在路上流浪,永远处于一种寻觅的过程中,所以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②“在路上”是什么意思?“流浪”是什么意思?
明确:都并非实指,而是说人处在离家与归家中间的求索、漂泊的状态。
③“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中“实质上”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明确:文中说在路上也并非都是苦旅,有人坐的是豪华的游艇,有人坐的是舒适的汽车或飞机,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上目的地而不能达到,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所以“实质上”不能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