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40字。
教师不能当“讲”师
学生不能只“听”课
——走进中学语文新课堂随想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黄孝伟
内容摘要:
课是靠教师“讲”的,这一观念已在许多教师脑海中根深蒂固了。可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光靠教师的一张嘴就能讲出来的吗?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说明我们教师确实讲多了。
不得不承认,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问题是必须明确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怎么讲,何时讲。教师讲得多,学生读、思的时间必然就少,学生没有一定量的读,一定量的独立思考,如何发展思维?更不用提创新了。
其实学生缺得不是思维,不是想象,缺得是机会,当然也包括信心。要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还必须注重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才能感到自身价值的可贵,才敢于在新的课堂活动中表现自己。
课堂的主人不是教师,因此,教师不能当“讲”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上课绝非仅是“听”课。
关键词: 回顾“讲”的困惑;分析“讲”的作用;对比“讲”的效果;完善评价机制。走进新课堂,把握新设计。
从事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每当上课铃声响了之后,教师们最急于做的一件事不是夹起备课本,而是斟满一杯茶。最令我难堪的一幕是:当课间我在办公室发牢骚“初三的学生远没有初一、初二的学生活跃,上课发言的同学不多”时,几位资深教师说:“都初三了还要他举个啥手,发不发言没关系,安静地听就行了。”还有教师说:“提问后点个学生答不就行了。”
课,是靠教师“讲”的,这一观念已在许多教师脑海中根深蒂固了。多少年来,这也成了学生、社会的共识。“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显得安安静静,教室里只有老师的声音在回荡”、“语文老师用他的讲解把我们带入知识的殿堂,不知不觉一节课完了”,这一直是学生作文对优秀课堂的描绘,类似的镜头也多次出现在反映教师工作,学校教育现状的电视画面上。诚然,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优秀的,可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光靠教师的一张嘴就能讲出来的吗?
据说,有位美国教育家做过研究,讲解15分钟,学生记住讲解内容的41%,讲解30分钟,学生能记住讲解前15分钟内容的23%,单位时间内教师讲解的时间越长,保持率就越低。我不敢说这意味着要语文教师讲授的时间必须严格限制在15分钟内(说实话我对这一研究成果持怀疑态度),但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说明我们教师确实讲多了。往往是课堂读一遍就开讲,讲完就结束,一篇课文学完,只记下了老师的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哲理、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