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230字。湖北省黄冈市2008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配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足 ( )
A.桎梏∣诰命 禁锢∣痼习 博闻强识∣独树一帜
B.作客∣作梗 划算∣划分 软着陆∣不着痕迹
C.喟叹∣溃乱 噬啮∣涅槃 汗流浃背∣嘉言善行
D.蹊跷∣峭拔 乖戾∣伉俪 舶来品∣厚古薄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坐标 坐无虚席 制高点 进退维谷
B.雀跃 声名鹊起 莫须有 握发吐哺
C.涵盖 含英咀华 暴冷门 匪夷所思
D.历练 厉行公事 炒鱿鱼 不揣冒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有父母教育小孩子不要随意拣别人丢弃的东西,防止被人敲诈。让孩子路不拾遗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因为这会让孩子从小就心灵冷漠。
B.阿富汗发生了多起人质被塔利班绑架的事件,而7月19日韩国23名人质遭绑架更惊动世界。一叶知秋,阿富汗的安全形式不乐观,塔利班的力量在重整壮大。C.一些领导干部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挥金如土,肆意妄为,不融入基层,融如群众,全心全意为国家谋福利终免不了受到党纪国法的处分。
C.学术界的于丹与易中天都很红火,闹得大江南北满城风雨,他们用通俗生动的方式讲授深奥的国学,让国学走出了书斋而倍受追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得益于中国廉价商品及食品的丰富供应,中俄边境的居民的生活水平到今天为止基本上没有什么波动。
B.中国第一幅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月面图像,是由嫦娥一号卫星上的立体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处理、拼接而成的。
C.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了社会文明。
D.一些专家认为,因为许多博士毕业生无法在学术研究领域就业,所以培养博士生时应让他们的知识更广博,以使他们能适应学术领域内外的工作。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我这里并没有亲人。”“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宝玉!宝玉!你好……”:黛玉在弥留之际的几句话值得我们细致分析。
B.乌苏拉再也忍不住了。“你要发神经病,就一个人去发”,她吼叫着,“别拿你那吉卜赛式的怪想法往孩子们脑袋里灌!”
C.易中天说:“香港有个‘游荡罪’,我和于丹以身试法,冒着游荡罪的风险在一座桥上走来走去——长期以来,历史的传承,民间用民间的方式在传承……”
D.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向宇宙空间的第一步,在国内、国际都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湖湘文化是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动力。近百年来,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经世致用”,即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一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湖湘文化以此为哲学依据,因而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由此可见,“湖湘文化主要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一个比“湖湘人物性格”更高一层的概念。
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在古代相对于中原来说,环境较艰苦,信息较闭塞。然而,环境的艰苦,锻炼了湘人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闭塞,培育了湘人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