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44张,教案约7790字。
《古诗四首》教学方案
洪泽外国语中学 李浩
年级:八年级 学段:第一学期第二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2.能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3.反复朗读诗歌,能读出感情,并熟练成诵。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老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有许多诗篇饱含着诗人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不管岁月如何更迭,时代如何变迁,它们都永远闪耀着动人的光芒,澎湃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四首》,聆听诗人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感受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前面两首诗歌:《春望》和《泊秦淮》。学习这两首诗,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PPT1
学习目标
1.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2.能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3.反复朗读诗歌,能读出感情,并熟练成诵。
模块二:感情基调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春望》的配乐朗读,听完后说一说你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是什么?
PPT2
听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听读诗歌,自由谈论自己的听读感受。)
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听读感受,我想很多同学可能都听出了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的那种浓浓的悲痛与忧伤。这种悲痛与忧伤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情基调。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自己再反复地把诗歌读几遍,稍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大家来评一评,看哪些同学读出了这种悲痛忧伤的感情。
PPT3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展示、评价。)
模块三:写作背景一
诗人为何会有这种悲痛忧伤的感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PPT4
杜甫,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诗史”。其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被后人誉为“诗圣”。
PPT5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扣留在长安。次年春天,诗人登高远望,虽山河依旧,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目睹长安一片破败景象,想到自己走投无路的遭遇,诗人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