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特异语言”,探究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社会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摇篮,从情节整体入手,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挖掘其社会因素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品味“特异语言”,探究主题。“特异语言”即特别的、不同平常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
一、语言矛盾之处。
《故乡》第59段,闰土见到“我”时,“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欢喜”与“凄凉”是矛盾的。“欢喜”是为什么?——见到了儿时的好友;“凄凉”是为什么?——二十年的世态炎凉使他感到痛苦、难堪,与“我”的境况相比,自惭形秽。“欢喜”是人之常情,“凄凉”则是社会使他苦,并深刻于他心。此时他的心情是多么复杂,本能的“欢喜”与社会造就的“凄凉”你争我夺,让闰土很是为难。联系后来对“我”称“老爷”,可以看出是“凄凉”胜了。这样,矛盾趋向了和谐。官、匪、兵、绅、多子,使闰土饱受肉体之苦,而封建思想和等级观念又使他受尽精神折磨。他的“凄凉”根源就在于此。我们不难理解社会对闰土的影响之深,以至于如此细小的地方都得以显现。
《我的叔叔于勒》,母亲对买牡蛎这件事的表现:内心舍不得花钱,又让买,嘴上还说吃多了会生病。
我们只有通过分析表面上矛盾的语言,找到矛盾的原因,才会发现矛盾的内部是和谐一致的。作者叙述语言的矛盾是表达的需要,而作品人物言行的矛盾是人物性格使然,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矛盾,探究矛盾的原因,进而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二、着意修饰之处。
《故乡》第二段写景物
71段,“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有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