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120字。湖北省十堰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2008年3月23日
第Ⅰ卷(36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龃龉 矩形 焗油 前倨后恭
B.裨将 裨益 捭阖 俾众周知
C.拙劣 茁壮 罢黜 相形见绌
D.拾掇 点缀 啜泣 笔耕不辍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部署 脉搏 渡假村 渊远流长
B.就序 蜂拥 捅篓子 按步就班
C.纹身 搏弈 挖墙角 别出新裁
D.斑澜 家具 三步曲 一愁莫展
3.斟酌文学作品中的语句。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合乎情境的一组是( )
①夏夜,柳丝是些温寂垂悬的______,在月光里睡着。沿溪开着很多野花,缤纷的颜色,也在月光里睡着。 (司马中原《如歌的行板》)
②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铺满天空的______,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鲁迅《好的故事》)
③我看到红色羽毛和黄色羽毛的朱鹂鸟,啄着葡萄架上的青葡萄。美丽的朱鹂鸟常常成群的飞进院子里来……一粒粒的青色葡萄在往地上跌落,跌出碎细的_______。(萧白《六月的眸光》)
A.帘幕 雾霭 耳语 B.帘幕 云锦 珍珠
C.睫毛 云锦 耳语 D.睫毛 雾霭 珍珠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陈逸飞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油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和以往不同,第80届奥斯卡没有哪一部影片主宰大部分奖项,《老无所依》、《血色黑金》及《玫瑰人生》平分秋色。
C.交易厅内全没有股市风云变幻莫测、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的味道。
D.历代君王如此垂青关公,大加封赏,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武圣”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士兵突击》、《家有儿女》、《奋斗》、《金婚》、《闯关东》等优秀电视剧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电视剧创作得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保证交通顺畅,交管部门决定采取在特定时段、特定路段限制车辆行驶。
6.下列文句均与季节有关,以其所描写的景色、情境,依春夏秋冬物候变化之先后为
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
值得赏乐的。
②一地李花,飘零似雪,也为我翌日晨晓推窗时牵起家国之思来,这种思念,经
过日光烘托,益其温暖烂漫,浩浩荡荡,明媚千万里,天涯便也近在咫尺了。
③近前光晃晃的柏油路面,热得实在看不到什么了。稍远一点的地方的景象,都
给蒙在一层黄胆色的空气的背后。
④南方的黄梅天的确糟糕得可以。天,老是阴沉沉地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
⑤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
诗趣,常常独自拨划着炉火,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A.②③④⑤① B.②④③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①⑤
二、现代文(一般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国学”这个概念的含义说不清楚。有一种说法认为,国学就是国粹,是中国的学术精华;另一种说法,认为当前使用的“国学”这个概念,不过是表示中国学术界的约定俗成的用法而已,并没有特殊的含义。这两点说法都有点过于简单化。
上世纪初,“国学”一词,连同“国粹”一词由当时旅日学者邓实、黄节等人,从日本引进中国。日本学者提倡国粹、国学,矛头是对准明治维新时政府的“欧化”政策的,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在中国,国粹、国学得到提倡,也同样是反对“欧化”的。那么,什么是“国学”呢?当时,章太炎、黄节、邓实等国学的提倡者们,存在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界说:一是指一国所有之学;二是指先秦诸子之学;三是指孔子之儒学。界定的范围实是指古学。所以,有时他们也用“复兴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