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20字。
  《雨霖铃》教学设计
  泷州中学谭水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2.理解词意,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把握词的意境。
  3.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铺叙、白描的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正确认识该词的情调,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 理解词意,把握词的意境。
  2. 学习该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铺叙、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
  把握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flash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初中毕业的时候,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聚散。人生没有不散之筵席,离别是在所难免的。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离别”成为多少文人笔下抒写的话题。在众多离别的作品中,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堪称离别词中的绝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导入后,放映第二张幻灯片)
  二、介绍作者及简介写作背景
  1、介绍作者(放映第三张幻灯片)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常跟歌伎们一起,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其词多是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善于抒写离情别绪。创作慢词,铺叙白描,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著有《乐章集》。
  2、简介写作背景(放映第四张幻灯片)
  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的离情别绪。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感知
  1、 录音朗读。(放映第五张幻灯片)
  (1)提醒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哪个字的读音与原字不同);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录音朗读的感情基调怎样)。
  (2)放flash录音。
  (3)提问:
  ①哪个字的读音与原字不同?
  明确:“那”字读音不同,“那”和“哪”同,是“怎”的意思。
  ②录音朗读的感情基调怎样?是轻快的吗?
  明确:感情基调低沉。
  2、学生齐读。要求学生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二)疏通词意(放映第六张幻灯片)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注解理解词的大意。补充注解: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留恋处:留恋时。处,时。
  念去去:想到去了又去,即想到将来。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
  更那堪:怎能忍受。更,又;那,同哪,意为怎。
  应是:即便是,就算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