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680字。2008年沈阳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4月20日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本卷共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漱口(shù) 檄文(xí) 囟门(xìn) 心广体胖(pán)
B. 当场(dàng) 关卡(qiǎ) 连累(lèi) 数见不鲜(shuò)
C. 酝酿(yún) 脂肪(zhǐ) 亘古(gèn) 半身不遂(suì)
D. 执拗(niù) 复辟(pì) 堤坝(tí) 汗流浃背(ji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影牒 连锁店 奋发图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愿景 倒记时 游目骋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炒作 股分制 苦心孤诣 复巢之下,安有完卵
D.标识 主旋律 披沙拣金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选择下列空格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不同的。
②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 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___着饱满的生气。
A.截然 掩饰 充斥
B.迥然 掩盖 充溢
C.截然 掩盖 充斥
D.迥然 掩饰 充溢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仿佛希腊古雕维纳斯,无论现在的雕塑家如何将其“复原”,哪怕有一千种枉费心机的方案让我们从容过目,恐怕我们也总难首肯。
B.除夕之夜,振聋发聩的鞭炮声、礼炮声、花炮声吵得我连春节晚会都看不好,无奈,只好捧起一本小说。
C.如果生命只剩下披肝沥胆的痛苦,苟延残喘是否就等于尊重生命?有朝一日,艰难的生,还是安宁的死,是否将只是一个决定?
D.寒风阵阵中,中国职业足球似乎进入了冬眠期。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不知不觉间,上海业余足球市场正在悄悄升温,一系列业余足球赛烽烟四起。
5.对下列语段中存在语病的几处判断正确的是
同里是富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古时曾名“富土”。①这个名字因为太过刺眼,便做了个文字游戏,将“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②于是就成了平平凡凡的无数众多小镇中的一员,再不显山露水了。
同里的河道两边都有较为宽敞的青石板路,③给人一种空间更加开阔的感觉。整齐的河岸和埠头,平坦的路面,沿街不时可见的高墙,④是数百处士绅富豪、名人故居,可见“富土”依然富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黄海的一大片地区。
唐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塞北”和“江南”就常常被进行对比。“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比如山东与关中,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