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6230字。
初一语文(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别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玉簪花( ) 鸡毛掸子( ) 涉足( ) 幽寂( )
2、据拼音写汉字(4分)
衣jīn___ 叮zhǔ___ lǎn___ 惰 zhà___栏
3、根据提示或根据课文填空。
(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侧重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几句是
; 。 , ; , 。
(2)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
。
(3) , 。深林人不知,名月来相照。
4、下列句子均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⑴各地政府赦免农业税是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的原因之一。
⑵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活动,主动接轨上海,是我们战略重大的决策。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貌岸然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而已其贤也,不受这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这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隶: 异: 文理: 通悟:
6、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8、文中哪些话分别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诗找出来并概括各个阶段的才能特点。
答:五岁时:“ ”,其特点是“ ”。
十二、三岁时:“ ”,其特点是“ ”。
十九、二十岁时:“ ”,其特点是“ ”。
9、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呢?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 地上或
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 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 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 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 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 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 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 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 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 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11、同是读书,为什么学生读的内容全无节奏停顿(或标点符号),而老师读的内容不仅有标点符号,还有表示声音颤动的特殊标志?
答:
12、从这几段文字来看,你认为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为什么?
答: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人声鼎沸——
绅士——
(二)我的四季
张洁
(1)生命如四季。
(2)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 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 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 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 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