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9小题,约7250字。
  何家山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Lljjxx0011
  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比作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举起你的笔,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9分)     
  ▲  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4分)
  1、桥结构匀称(     ),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xié(   )。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2、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nì(    )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
  ▲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14分)
  3、《陋室铭》中描写居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  _     ,______       __。”
  4、由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名句“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       _,____  _ _   ____   ___。”
  5、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春望》中“                    ,                 。”一句形象表达了这种感悟。
  6、“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默写出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家乡的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刘禹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一句写景的名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是“                  ,                    ”。
  8、请写出与莲有关的一句古诗文“                 ,                  。”
  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填空。(5分)
  10、保尔•柯察金是《_______       __ 》一书中的主人公,这部小说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
  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古典名著《            》开篇词。
  12、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介绍了三本名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本?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仿照例句写句子。(2分)
  13、例句: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仿句:                                                             
  ▲  14、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       )       (2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  探索、发现: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请你阅后谈谈有何发现。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剩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人口的1/2800或1/500;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15、探究结果:                                        
  (2分)
  三、试试你的阅读水平(61分)
  (一)《苏州园林》选段(20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