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60字。
8在那颗星子下
教学目标
1、认真品读课文,体会“我”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感情。
2、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感受炼字的重要性,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充满诗意、新颖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布置预习:上网了解舒婷的生平(50字)、主要作品。
预习生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78年发表处女作《致橡树》,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
三、 研读课文
(一)结构分析
1、文章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英语考试事件)
2、事件经过可谓一波三折,都有哪些波折?
考试前夜看电影,临考“抱佛脚”却考了113分,全班第一/评讲时“示范”重考只得了“47”分/事后成绩单上还是“优”,令“我”惭愧又感激。
3、作者为什么要写看电影巧遇林老师呢?
一方面表现了我的大胆、贪玩。另一方面,是这林老师知道我强记的原因,所以故意让我重考,所以这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分析人物形象
1、林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方法指导:林老师是怎么做的?文中对林老师有哪些精彩的描写?)
如:(1)文章第16小节第1、第3句。
语言描写 循循善诱
(2)最后一节
动作描写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认真负责、善于启发引导学生)
2、作者当时只是一个与你年龄相仿的中学生,大家是否发现有些地方与你或与你同学很相象?(读1-4节交流)例如:调皮捣蛋、兴趣广泛、违反校规、上学迟到、考前“临时抱佛脚”、容易骄傲等。交待我的个性,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散读思考圈划的基础上发言交流)
3.我对林老师的感情怎样?朗读最一节抓住关键词体会。
读出老师的真诚关爱与希冀(“沉甸甸”)、读出“我”对老师的感激崇敬眷念(“深深”、“最亮”、“永远”、“我的”)(要追问:“我”敬佩什么?感激什么?可引导领悟:让我”示范是假,促“我”警看醒是真。)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出声朗读这一节,读懂它,才能理解文章主旨——老师既关爱学生更讲究教育技巧策略,学生才对她充满崇敬与眷念。
(三)语言鉴赏
有人说,舒婷散文的语言——“浪漫之外充满智慧和幽默”,学习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吗?请举例说说。可让学生作批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