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0张。常州市优课评选一等奖课件。另有教案一份,约2510字。
《我与地坛》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感悟人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 深入体会景物描写的情味,学会品味作品深沉恳切的语言。
学习重点:
1、 通过体会地坛景物的情味品味出作者的人生况味。
2、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模块学习重点:
两个星期前常州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我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21岁在常州武进区打工的湖北青年向同厂女工表明感情遭拒绝,以跳河来表明自己的真情,不会游泳的他失去了21岁的生命。引导学生讨论新闻给我们的启示。(学生讨论)
师总结: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我们不求重于泰山,但也不能无谓地丢掉性命,湖北青年死的一点价值都没有。我们要珍爱生命,让人生活得有价值。(学生齐读“珍爱生命模块导读内容”)
师解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风霜雨雪,会有电闪雷鸣,会经历坎坷、挫折,甚至会遭遇不幸,我们该如何面对?今天我将和同学一起去认识一个人(生平),从他身上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是什么让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成为了作家?是什么让一个失去了双腿的残疾人走出了残疾的阴影,走出了心灵的沼泽,活出了生命的灿烂?这一切都和一个特殊的环境分不开,这个环境就是——地坛,地坛与我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与我)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坛
二、感知课文,提取信息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描写地坛的语句或片段。
明确:三处集中的景物描写
2、作者的人生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3、作者思考了有关生命的哪些问题?
明确:想到死;为什么要出生;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怎样活。
三、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人生况味和景物描写的情味
1、能体会出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双腿时的心理感受吗?(学生发言)
明确:失魂落魄、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比较:狂妄和美好的表达效果
补充《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全死了,……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2、提取作者思考的有关生命的几个问题。从作者在地坛思考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