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二部分,约3570字。
一厘米 训练试题
[课内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彬彬有礼 脱臼 雄赳赳
冥思苦想 邮戳 锲而不舍
2. 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1.30米。
B. 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
C. 附近有人围拢来,好像鱼群发现了灯光信号。
D. “票上怎么说的?”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
3. 解释下列词语
A. 锲而不舍:
B. 彬彬有礼:
C. 冥思苦想:
D. 温文尔雅: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别动。别动。”红衣青年突然声色俱厉。
B. “您很清楚吗?”红衣青年突然称她为“您”。陶影听出了敌意,还是点了点头。
C. “没有,妈妈。我没有……”小也带出哭音。
D. “我知道。我带你们去。”小也兴高采烈地领着两位穿干部服的老者走进家门,“妈妈,来客人啦!”
5.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也顺从地贴在墙壁上。雪白的墙壁衬着他,好像一幅画。他不由自主贴得很紧,测量身高勾起了他稀薄的记忆,重又感到那一天的恐惧。
干部们很认真。他们先是毫不吝惜地在墙上划了一道杠,然后用钢卷尺量那杠到地表的距离。钢卷尺像一条闪亮的小溪,跳动在他们身边。
镇静回到了陶影身上。
“多少?”她问。
“一米一,正好。”较年轻的干部说。
“不是正好。你们过了一个月零九天才来。一个月以前,他没有这样高。”陶影平静地反驳。
两位干部对视了一眼。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
他们掏出了五元钱。钱是装在一个信封里的,他们早做了准备。他们量过墙上那条红蚯蚓,知道它的缺斤少两。
“那天您终于没有参观,这是我们的一点赔偿。”年长的干部说,态度很慈祥,看来是位领导。
陶影没有接。那一天失去的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了。
“如果您不要钱,这里有两张参观券。欢迎您和孩子到我们那去。”年轻些的干部更加彬彬有礼。
这不失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建议。但陶影还是毫不迟疑地摇了摇头。那个地方,对于她,对于小也,都永远不会激起快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