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50字。
失路文人与红颜知己的生离死别
——《雨霖铃》课堂实录片段
一、小诗导入,听读感知
(师生问好)
师:请大家先看这首小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什么类型诗?
生:(齐答)送别诗。
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齐答)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说明他去送故人嘛。看的见的孤帆说明。
师:对,从那个典型细节看出来的?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谁的帆已经在天边上了?
生:孟浩然的。
师:谁看见的?
生:李白。
师:通过这个典型细节就显现出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了。那请大家再注意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的是写到的是什么?
生:第一是写了孟浩然到广陵的时间;第二是目的地。还有是背景。
师:什么背景?
生:烟花(学生笑)。
师:什么样的烟花?
生:这个烟该是“绿杨烟外小寒轻”的“烟”,花就是春天万紫千红的一派场景。“烟花”就是指春天的那种烟雾柔美、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好看煞人也的场景。(学生笑)
师:善于以诗解诗,妙。那孟浩然去的扬州,该是怎样的呢?
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应该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师:这样看来第二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之外,还有什么深意?
生:友人此一去,必要饱尝江南之春色。表达了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师:好。概括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温馨的祝福、不舍的深情”。今天我们学习的《雨霖铃》也是一首写离别的。咱们先来听一下录音,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词。
(生听录音后自读)
师:我们听了一下录音,自己也读了,这首离别词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凄切。
生:哀婉。
生:悲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
生: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的是一个很凄清的离别背景,所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惆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