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6张,教案及配套课件,对比鲜明,事例充份,由诗歌本身到古今中外,学生理解诗歌后能自如举例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二十五 有的人
臧克家
lqhyc
★教学目标
1.把握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2.了解这首诗的形式,理解简明、朴素的语言。
3.领会诗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学习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2.了解这首诗的形式,理解简明、朴素的语言。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学习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谁?(鲁迅)有一个人手中的笔如同枪和匕首,直插向国民党的心脏,他是谁?(鲁迅)有一个人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逝世震动了整个中华民族,他是谁?(鲁迅)鲁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一时间,江流呜咽,山河垂泪,全国人民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人们进行公开悼念活动,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悲愤压在心中。鲁迅先生最后的遗言说:“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1949年月10月19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沉重悼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臧克家也于同年由香港回到北京,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了那棵枣树,对着这遗迹,想念着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心里不禁感慨万千,于同年11月1日创作了这首不朽的新诗《有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释题、作者简介。
1.可见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诗歌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那为何不用它为正题呢?而用《有的人》为题?留下一个悬念思考。
2.臧克家(zāng)(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山东省诸城人。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曾任《诗刊》主编。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春风集》《罪恶的黑手》等诗集。2001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从感情处理、语速、语气语调、重音方面入手)
2.自由诵读课文,思考哪些诗句清楚地体现出是对鲁迅先生的纪念。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思”)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