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20字。与http://www.ht88.com/downinfo/146103.html内容基本相同,更换了2008年高考最新题例。
如何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性试题
江苏秦葆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探究性”试题有愈来愈红火的趋势。继07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份新课标试卷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探究性试题后,今年上海、福建、广东、江苏、宁夏、山东等六份考卷考了探究题。分值为5——8分不等。
“探究”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的意思。探究既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主要不是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而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特有解读和质疑。探究侧重于作品人文性的一面,只有注重了探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才算真正得到落实。
探究性试题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它与一般现代文阅读题又有一定的不同。
第一,一般现代文阅读题,往往答案就在文中,或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解说,关键在于发现、筛选、整合、吸收。探究题的答案,既要根据文本,又要借助于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你懂得哲学,才能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探究;你懂得审美理论,才能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探究;你了解时代和社会,才能联系背景进行探究……否则,就文解文,断然不能把文章摆到恰当的位置,不能洞察文章的深邃内涵,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艺术风格。
第二,从理论上来说,探究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可以有新见,有不同的探究结果,因此,答案不可能也不应该求同,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能根据文本和有关原理,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一、考试说明对“探究”的要求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这是要求考生的答题应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角度不能单一,须分层答题,思考不能太肤浅,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提炼出其丰富的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