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00字。 高三语文教学案:文言实词复习指导
“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是高考文言文的一个考点,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难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命题,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对“省、审、樵、信”等词语的考查,2001年全国高考题对“拔、附、乘、北”等词语的考查就属于单独命题的性质。另一种是隐含性命题,是指以文句翻译的方式间接式测评。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翻译文句“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如果理解了其中“廷”“折”“恶”“佞”等词语,此文句的翻译也就轻而易举了。由此可见,文言实词的掌握至关重要。
学习文言实词首先是要结合教材多读多记,培养语感。最常用的文言实词《大纲》中规定需要掌握150个,但在实际阅读中,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切实掌握文言实词的有关知识。
一、掌握在人物传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针对高考文言文所选文段都是人物传记的这一特点,对很多在人物传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学生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常用意义,才能更快、更准地读懂文言文段。例如:
幸:帝王前往某处;诏、敕:皇帝下命令。
銮舆:借代皇帝。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授、拜、除:授予官职。补:补充缺职。
迁:官职升迁;累迁:多次升迁;左迁:贬官。
转、徙、调:调动官职,指一般性的调转。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有司:泛指有关官吏。
孤:幼而无父。
在人物传记中这些词经常出现,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并累积,才能更快地读懂所选材料。
高考题例:
在2003年全国高考题所选的文言文段中,出现了“襁褓而孤”“召补记室”“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帝幸东都”“矩后从幸江都”“唯銮舆早还”“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等词句,如果没有相关知识作铺垫,就会在阅读上造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