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420字。
十.精工巧作,织锦成文——联缀组合
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有充实的内容;而且要言之有理,有令人信服的道理,开人心窍的思想;还要言之有序,按照一定的规律联缀组合,织成美好的篇章。
任何一篇文章要做到表达上的“言之有序”,须在谋篇布局上精工巧作。好比盖房子,尽管砖瓦、木材、钢筋、水泥等等建筑材料准备齐全,但怎么结构,怎么布局,很要一番斟酌。清朝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到结构篇章时指出:“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动斧斤(古代砍树木的工具)之前须考虑房子里什么地方建厅堂,什么地方开门,栋和梁各需要怎样的木材,一句话,盖房子前先要把框架结构设计好,否则丢这忘那,边盖边改,事倍而功半。写文章如建造房屋,下笔前要把文章的框架结构谋划好。
文心絮语
谋篇布局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主题的统帅下,把表现主题的有关材料进行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展开,怎么过渡,怎么结尾,有条不紊地组成完整的篇章。古代文章家认为“章有章法”,认真按章法办事,能使文章“首尾开阉、繁简奇正,各极其度”。当然,谋篇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地运用。
谋篇布局涉及到文章的各个部分,如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以及贯串全文各个部分的线索等等。文章的整篇要谋划,文章的各个部分要巧安排。把握每个方面的要求,写出来的文章就能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繁简得当。
谋篇布局最为重要的准则是要突出文章的主题。
在谈文章的立意时,已经谈到“意犹帅也”,文章的主题、写作的主旨,是文章的将领,统帅,“兵随将转”;文中的词句、篇章犹如兵卒,听统帅调遣。例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是首新诗,热情赞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为了突出这个主题,诗的起始段开门见山地捧出人生哲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运用两组对立的概念,造成强烈的悬念,犹如奇峰突起,警钟骤鸣,提出人生的实质性问题后,诗进入第二层次。分别对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的两种人具体描写,具体写他们对人民的态度,对个人名利的态度和对生活目的的追求。第三层次写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每个层次又各有三个小段组合而成。这样组织材料,中心突出,条理分明,褒什么,贬什么,一清二楚。简单的诗歌、文章是如此,复杂的文章更要注意突出中心,犹如一棵大树,枝叶十分繁茂,如果不按一定的脉理组合,势必连主干也不清楚了。材料十分丰富的文章,空间转换多,时间跨度大的,更要精工细作,丝丝线线都要梳理清楚,把每个材料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安排得井然有序,千万不能材料凌乱或随意堆砌,以致淹没主题。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同样道理;文章要完美,整体布局十分重要。
谋篇布局要遵循的另一准则是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人的思维的逻辑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