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漫话清高教案
授课班级 高中二年级
教学课题 漫话清高(金开诚)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
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案单元:第四单元
教案课文:第14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金开诚以及其文章的写作背景。
2)能够正确理解文中所引诗句的含义并且有选择的背诵。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快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2)领会本文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的特点。
3)鉴赏课文中的情趣和理趣,品味其中含意深刻的语句。
3.德育目标
正确理解“清高”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端正
“名利观”,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洁的品格。
教学重点 1.明确清高的内涵,把握清高的标准,通晓清高的意义。
2.品析文中主要句子的含义以及隐含的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清高”的内涵。
2.鉴赏课文中的情趣和理趣。
教学方法 1.讲读法。
2.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他们对“清高”的理解;并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如何辩证的认识“清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步骤 附记
一、导入新课
“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特有的概念,封建社会里有许多士子文人喜欢标榜自己清高,表明了自己对功名富贵的不屑态度。现在我们有时也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词评价他人。那么“清高”为何意呢?大家各抒己见,谈谈你对“清高”一词的理解吧。
学生1:“清高”在古代常常说的是文人,有才但不被重用,或者深感现实的黑暗,不愿同流合污便选择归隐的道路。如:庄子,伯夷和叔齐,陶渊明等。
学生2:“清高”指人品节高尚,不同流合污。
学生3:“清高”更是一种心灵的升华。面临各种境遇,能泰然处之,不为所动。如: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学生4:“清高”有时不免有点贬义。以才自居,自以为了不起。
以至于人不能尽其材,不能为国家尽一分力。
………………
通过大家的发言,发现大家对“清高”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清高”一词自古已有,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的今天,面对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我们还需不需要“清高”?怎样来理解“清高”?怎样在金钱和地位面前保持正常、理智的心态,这节课我们就来拜读一下金开诚先生的《漫画清高》,看看作者给我们开出了怎样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