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四大题,约5340字。
  合肥市蜀山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卷面分    (3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2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菜畦(wā)      澎湃(pài)         嫉(jì)妒       回环曲(qǔ)折
  B、彷(páng)徨     磐(pán)石        蓦(mù)然      叱咤(chà)风云
  C、羸(léi)弱       斫(zhuó)痕       阴霾(mái)     寒风砭(biān)骨
  D、眼睑(jiǎn)      恍(huáng)惚      抽搐(chù)     满目疮(cāng)痍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2分)                        (   )
  A、人声鼎沸     荒草凄凄     力挽狂澜     五彩斑斓
  B、妇孺皆知     锲而不舍     浑身解数     挣脱羁绊
  C、姗姗来迟     迫不急待     聊以自慰     勇往直前
  D、生意葱茏     眼花瞭乱     叽叽喳喳     相得益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踊跃:               
  (2)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告罄:                
  4、 下面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                             (    )
  A.《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B.《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部书是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散文。
  5、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面语段填空。(7分)
  打开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黄河落天走东海,              ”领略了母亲河的雄伟气魄;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观赏“山际见来烟,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1000多年前的王维“独坐幽篁里,            ”的琴声与长啸,聆听刘文房在暮色中“             ,杳杳钟声晚”的钟声;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诳,耳畔是“            ,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            ”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与亲人的深深怀念;我们陪南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时光。
  6、阅读下面有关《童年》的读后感,回答问题。(6分)
  ①《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于1914年完成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②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作者一段幸酸的童年往事。③读了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④我从中也知道了高尔基许多童年的故事。⑤《童年》是一曲感人肺腑为悲歌,更是一首对不屈者的赞歌。⑥这部小说使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邪恶中看到了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1)语段中第一句话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应将        改为         。(1分)
  (2)语段中第二句有一个错别字,应把        改为          。(1分)
  (3)文中后四句有两个病句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A、第    句 ,改为                                               
  B、第    句 ,改为                                              
  7、下面是某校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360名初中生“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扇形图,请根据这个“追星对象”的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1)研究了图中的有关数据,你发现: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                      
  三.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3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