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10字。
  《过万重山漫想》观摩课教案
  南安一中
  一、教学目的
  学习本文把丰富的想象作为行文线索的写法,培养学生展开想象的能力和锐意创新、不畏艰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勾画作者想象的轨迹,领悟作者展开想象所依托的激情。
  三、教学难点与教学拓展
  评价作者的想象力,初识想象的文化底蕴。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预习要求
  勾画作者想象的整体轨迹(先分时段,后连缀成线);勾画作者的激情轨道(言简意赅);探究想象和激情的关系;领悟作者的写作创意;公布研讨议题。(见下五道题)
  六、教学设想
  本节课分成“勾画”“拓展”“练笔”三个阶段,四个步骤。
  “勾画”阶段以学生自立完成为主(体现课文的自读性);
  “拓展”阶段师生互动(体现本文丰富想象力的启发性);
  “练笔”阶段全由学生完成(体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实践要求)。
  前两段放在课内进行,第三阶段放在课外进行。
  七、教学过程
  【导入】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三峡是天下奇观之一,唐代诗人李白在经过长江三峡时,曾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古体诗《朝发白帝城》。记得的同学跟我一块儿背诵好吗?(师生齐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板书:过万重山)可见,“万重山”正是三峡的代名词。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一位文人来到三峡,他就是刘征。(板书:刘征)
  (幻灯片)刘征,原名刘国正,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教育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并且,他还是我们这套现行教材的顾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过万重山漫想》,可以说是“过三峡漫想”。(板书:漫想)所谓“漫想”,就是不拘形式地想。那么,刘征在经过万重山时,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夔门。
  (出示夔门风景图,老师朗诵②段)
  面对夔门风光,作者思想的野马禁不住地驰骋,由此漫想连连——
  1、作者思想的野马究竟驶向何处呢?
  2、其漫想是不是就是随意乱想呢?
  3、作者刘征穿过三峡时怎样展开漫想呢?
  4、为什么会展开漫想呢?
  5、我们又该怎样评价这种漫想呢?
  6、作者为何笔锋一转,不写三峡奇景而写漫想呢?
  请同学们先找出文中标示漫想的句子。
  ㈠、勾画作者漫想的轨迹(师加整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