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摘星的少年》课堂实录
说明: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八下第二单元第六课
2、旨在引导学生领悟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乐曲《摘星星》。
师:从文学的角度看这首歌词,从语言、写作手法、塑造的形象等方面谈一点看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台湾著名诗人纪弦的作品《摘星的少年》,看看纪先生又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为了塑造这个艺术形象,他采用了哪能些艺术手法?
二、作者介绍。
师:作者,纪弦,(1913- ),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1976年移居美国。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三、诗歌学习指导。
师:诗歌学习的第一步:美美的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②读出诗的层次,读出层意。
……
师:请评说同学的朗读。
……
师:你是怎样理解诗题中的“摘星”二字的?诗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生:诗歌的题目表面是指摘取天空的星星?实际上是指坚强不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师:用具体的形象来比喻自己追求的目标,你以前见过这样的说法吗?
生:见过,比如说《追赶太阳的人》。
生:《只要翻过那座山》。
生:《月迹》。
生:《漫漫长路》。
生:《太阳路》。
……
生:两个层次。第一层:(1—2)写摘星少年遭遇挫折失败和天空、大地、新闻记者对他的嘲笑。第二层:(3—5)作者用特写镜头的技法,把摘星少年雕像立体般地矗立在人们面前。
师:诗歌学习的第二步:美美地品。认真品读每一节诗,再进行点评批注,然后美美地说。品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准确精妙的词语;⑵富有表现力的语句;⑶修辞方法;⑷写作手法;⑸人物形象。
生:“跌”字惊心动魄,形象地写出少年失败后非常狼狈和难堪。
生:“冠”字形象地写出新闻记者无中生有,无的放矢。
生:“擎”字写出了摘星少年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