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40字。
  记念刘和珍君备课:季明春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梳理文章整体结构。
  2.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3. 分析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态度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所包含的社会背景和隐含在背后的内涵。
  2. 通过整个文章,把握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苦难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人?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郁达夫《怀鲁迅》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的魅力:他是“清醒的、孤独的、深刻的、悲凉的”力量之声。
  二、背景简介:
  1、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2、三•一八惨案: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3、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严正指出: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