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张新永
就初中语文教材而言,包含了现代文和古诗文。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相对于现代文的学习明显有难度。习惯上,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内容的翻译,然后理清结构及总结特色;学生一般对此是记忆性掌握,而要理解掌握则须上一个台阶。参教来,我试图对文言文教学模式有所突破,力图上得生动形象些,让学生留下长久的印象。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有方孝孺的《越巫》,如果按常规教法仅局限在课文内容的了解层次,要对文中蕴含着的自然美加以真正领略并不是能靠两教时的教学所能达到的。
再者,作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经不象刚升入初中的低年级学生那样懵懂不谙世事,对社会上的一系列现象已经有所注意并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时候对学生加强正确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文章对学生加以引导,这也体现了古人所说“文以载道”这一原则。
在教学《越巫》这一课时,我特意结合现实生活中和学生所知道的种种迷信行为设计了本课的导入语:在我们农村当中,不少人特别是农村妇女特别敬重鬼神,象鲁迅先生在《药》这篇文章中小栓的母亲,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小栓的病(课件展示),等等,你能举出自己身边这样的几个例子吗?学生听到我这样问,立即来了兴致,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我们村有个孩子走失了,她母亲没急着去找,却去问村里的‘小神仙’……”
“我家邻居年年收成不好,请了个南方的风水先生给他看风水,又是拆墙,又是盖房……”
“我村里一位‘老五保’病了,村干部给他请医生,他死活不愿意,却请了个巫婆给自己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