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20字。
  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 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30 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案页上。
  一、(12分,每小题2分)
  1.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阡(qiān)陌契(qiè)机吐哺(bǔ)     守拙(zhuō)                    
  B.机杼(zhù)    譬(pì)如子衿(qín)     可掇(duō)
  C.皎(jiǎo)皎札(zhá)札纤(xiān)纤脉(mò)脉
  D.尘网(mǎng)   狗吠(fèi)    朝(zhāo)露呦(you)呦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乘骐骥以驰骋千里迢迢佼佼者
  B.顺理成章何以解愁食野之萍鼓瑟吹笙
  C.池鱼思故渊鸡鸣桑树巅何时可掇何枝可依
  D.榆柳荫后檐虚室有余闲山不厌高暖暖远人村
  3.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莫辞更坐弹一曲
  B.①处分适兄意②始适还家门
  C.①暮去朝来颜色故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陕西是我国民俗的发祥地,布堆画、麻袋画、豆粘画、剪纸、泥塑等民间工艺丰富多彩,巧夺天工,每每被受到外国人的交口称赞。
  B、一个韩国的小伙子到心中的“圣地”长白山去旅游,看到满地的垃圾非常痛心,于是一路捡来;而中国的游客却熟视无睹,路不拾遗,真是让人汗颜。
  C、当年,他不顾亲友的劝阻,一意孤行,抛下妻子儿女,远走他乡,如今回想起来,追悔莫及。
  D、如果说这些人不愿矫正恶习,不肯迁就,不肯喜欢一切别人认为可爱的东西,而总是怨天尤人,为一切不可爱的东西自寻烦恼,那么大家还是避免他们交往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问题不在于要淘汰的对象是“末位”还是“首位”,而在于谁行使淘汰权、淘汰谁。
  B、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C、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如何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进行了各级的创新与探索。
  D、2004年8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来首都机场,迎接凯旋归来的奥运健儿。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苏轼在文学的很多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李煜,原为唐朝皇帝。降宋后,多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了深沉的伤感情绪,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形象生动。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每小题2分,共8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火尚足以明也。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孰能讥之乎。
  C、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0这段文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游山为喻,强调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志、力、物三要素,缺一不可,“志”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B、文章意在强调,要游山览胜,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足够的力量,同时还须辅以一定的物质条件。
  C、作者从“华”“花”音谬联想到对待传闻材料应取正确态度,提出“深思慎取”的告诫。这些,对我们今天的治学、处事、创业,都仍然有借鉴意义。
  D、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隋仁寿中,杜正伦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朕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