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20字。
  多学训诂学,教好文言文
  当代中学江丽屏
  训诂学是专门研究古代汉语书面语的语义和关于这种语义的诠释方式、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小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古书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教授文言文时,有必要充实自己的训诂学知识,以便能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知识,让他们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掌握得扎实。
  一、中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最早的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形,字形和字义往往发生直接的联系。所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说字义的形训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言文实词。以下试举本人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案例:
  ①.集
  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沙鸥翔集”,其中的“翔”和“集”是一组意义相反的词语。“翔”字的释义学生很容易理解,是指鸟儿飞翔,而“集”解释为栖止的解释就不那么容易记忆了。其实,只要我们了解“集”的字形由来,它的解释就会随之清晰。在“集”的小篆中,这个字的上部是鸟的象形,下部是木[],《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集”是“”的省写。从字形上看,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是鸟停息在树上。这实际上是一个多么生动的象形字啊。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们对“集”这个字的解释就会铭记于心了。
  ②. 走
  在文言文课文中,出现过很多“走”字。如韩非的《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望桓公而还走”,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永之人争奔走焉”,《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等。在这些文言语句中,“走”都应解释为跑、奔走、奔跑义。学生在学习“走”和“行”这两个文言实词时,经常容易将二字的含义混淆。其实“走”,金文作,像人跑时两手大幅度摆动,与现在的“行走”义不同。而“行”,古文字作,象形,本义是道路。“行”供人行走,因而引申有行走、行进等义。教师在分析这两个字时,如果能将这两个字的古文字书写给学生看,那必定能加深学生对此二字的理解。
  ③.初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知道“初”有“开始”义,可是在书写时,“示”字旁和“衣”字旁总有同学会写错。其实,了解“初”的字形以及字义,那就再也不会写错了。“初”是个会意字,由“刀”和“衣”合成,表明剪裁衣服,是制衣的开始步骤。而“示”字在甲骨文中表示殷王的祖先的神主(或以为甲骨文的示字像神主形,或以为乃男性崇拜的象征。)以“示”部字与神祗有关,意义与祭祀祝祷、祖先神祗、祸祟福祐有关,如“祠”是指春季的祭祀,“祈”的本义是求福。而初这个字在我们的认知义项中并没有和祭祀祝祷、祖先神祗、祸祟福祐有关的义项,所以,“初”表开始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