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10字。  
22-1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基本的古文常用文言字词积累
  2.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联系现实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基本的文言字词积累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由刘禹锡轶事——《陋室铭》的来历导入课文学习,在介绍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中开始课文学习。
  二. 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明确: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气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明确: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 
  用仙和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
  明确: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
  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明确:对偶。(板书:对偶) 
  苔痕相对草色。 
  阶绿相对帘青。  
  上相对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