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30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教学目标
  1、  能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2、  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诗歌的代表作品。
  3、  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本专题将突出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兵车行》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兵车行》。早上要大家预习了,现在提问,哪位同学能简要地介绍一下杜甫?
  1、关于杜甫其人其诗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和李白齐名。初中时期我们学了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有《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石壕吏》等等,试背两首诗中的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关于律诗
  这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春望》是五言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
  律诗也叫近体诗,兴起于隋唐时期,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一半叫“绝句”,“绝”就是断的意思。律诗八句,绝句四句,都讲求严格的格律,而不仅仅是压韵。而古体诗则没有句数的限制,一般较长,只求压韵就行了。
  二、初读感知
  1、我们今天学习的《兵车行》,就是一首古体诗,它就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唐王朝和吐蕃作战是处于劣势的,胜少败多,损失惨重。这些出征的士兵,能活着回来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就有了咸阳桥边生离死别,哭声震天的凄惨景象。)
  2、诵读第一诗节
  1)生齐读一遍。诵读指导,师范读。
  读的语速要慢一点,感情沉郁,节奏抑扬顿挫,要把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体现出来。
  2)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怎样理解?
  后人称他为“诗圣”,并不是单指他的诗写得好,而是指他的诗秉承了圣人之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一个“仁”字,孟子又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主张。孟子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民”放在首位,是一种民本主义的理想。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