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7张,另有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 教学目的要求与重难点:
1. 学习通过人物行动、语言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了解景物描写对展开情节、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方面起的作用。
3. 认识在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教学工具:多媒体
二.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检查预习;正字正音;解题,介绍作者;分析部分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 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在小黑板上注音:
玷 (diàn) 恁 (nèn) 拽 (zhuài) 馔 (zhunà) 赍(jī)
迤俪 (yǐlǐ) 廒 (áo) 浼 (měi) 搠 (shuò)
3. 关于《水浒传》: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它最早的本子,出现在元末明初。在明代的《百川书志》卷六里记有《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底本,罗贯中编次。这个本子,一般认为是《水浒传》的祖本。
4. 解题
课文选自《水浒》(71回本)第十回,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从第七回开始,连续用了六回的篇幅,描写林冲由奉公守法、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逼上梁山的经过,展现一个依附于封建统治者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转变为农民起义英雄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官僚恶霸的凶残,封建社会制度的腐败,逼迫人民走向反抗的道路。
与课文前后有关的情节是: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好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竟被他们诬陷为“行刺”的刺客,无辜地被刺配沧州。在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立场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了沧州的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这便是节选部分的情节。后来林冲展转到了柴进家,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府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去。从此林冲成为了一位农民起义的英雄。
5. 本课的情节与结构
讨论,明确: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节选的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这是故事的开端,通过插叙与对话交代了节选部分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起因;揭示了林冲和高俅的矛盾和斗争;点明了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说清了各方面的情况。
第二部分(2-5):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关系(在这里陆谦便是高俅的代理人),揭示了新的冲突的到来。
第三部分(6-9):林教头接管草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