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80个字。
《华南虎》教案
青岛61中学栾恭城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介绍诗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诵读品味诗歌,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4、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诵读品味诗歌,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自主解决生字解词。
2、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搜集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资料介绍。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老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老师这里就有一段老虎的视频录像,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好吗?。(通过录像,引起学生兴趣)(出示ppt1)
师: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一只威猛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原本应该生活在哪里?
学生:森林里,大自然中。
师:这只老虎为什么即使面对火海也要想方设法逃出去?
学生:因为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是啊!自由对老虎来说比苟且偷生更重要。在诗人牛汉的诗歌中,也有这样一只老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赏读诗歌《华南虎》,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出示课题ppt2)
二、出示目标(略)
三、教师介绍写作背景(ppt3)
牛汉曾是七月派诗人,他曾经因写诗而受尽了磨难,经历了入狱、管制、劳役,被剥夺个人自由达二十多年。
1970年,正是文革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绝大多数的学员经过一段劳动改造后,都陆续回到北京。牛汉却被留下来继续从事劳动改造,他处在一种绝望的生存状态,因此,诗人的情绪非常沉重。
1973年6月,诗人由遥远的湖北来到桂林,在动物园里看到这只老虎。他看到老虎用破碎的趾爪愤怒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一道深深浅浅的血痕,在老虎不驯的气魄面前,诗人感到深深的羞愧,回去后就写下了这首诗。
四、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重在朗读。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在不断的朗读声中学习体会,希望同学们每读一遍都能有新的收获。
(一)教师播放朗诵录音,学生认真听读,并归纳朗读方法。(教师出示pp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