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40字。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案首页
教师 蒋 平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2芦花荡 第1-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意。
(2)领悟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提高描写的能力。
(3)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4)了解本文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体味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过程
方法 (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任务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
方法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生词,寻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堂练习 复述、总结性格、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后作业 品味语句识记生词
板
书
设
计 《芦花荡》——孙犁
一:环境: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根据地的芦花荡
人物:老头子(年近六十,神出鬼没)
二:介绍故事
开端:护送 发展:受伤 高潮与结局:复仇
三、分析老头子形象:
1、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及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2、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4、过于自信自尊上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五、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和人民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教
学
反
思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学设计副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曾经诗意的白洋淀今天是否依旧动人?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看看作者透过炮火硝烟给我们描绘出怎样的风流人物。
二、预习
1.走近孙犁
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2、字词
能耐nài 寒噤jìn 仄zè歪 蹿cuàn 白洋淀diàn 舀yǎo水 泅qiú水
张皇失措:因为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能耐:本事;技能
3、小说的三要素:
4、自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1、说出文中小说的三要素: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学生倾听
学生记忆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二)情节要素:
(三)环境要素
1、主要人物:老头子
2、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3、情节: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学生可在课文中寻找和选择例子)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
通过三要素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