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40字,共3课时。
  六国论教案
  苏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理解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4.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揣摩语言,体味本文所具有的雄辩力量和充沛气势。
  2. 理解14个词语及归纳5个多义词,掌握文中特殊句式及使动用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在严密的逻辑中渗入鲜明的形象感。
  2. 背诵全文。
  解决办法:
  1.在阅读中结合语境揣摩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词类活用。
  2.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整的特点。
  课时安排: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两副对联: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引出作者,从而进入课堂《六国论》
  三、新课: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家有老人泉),宋代眉山人,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有“苏氏文章擅天下”之誉。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书,下笔顷刻数千言,著有《权书》《衡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等。文集为《嘉佑集》。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