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20字。
  《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 
  1.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刻的苏轼、佛印、鲁直、舟子,各有各的情态,核舟上的船舱、窗户、对联……,历历可见;层次分明,先概括介绍,然后具体加以说明,在具体说明中,先言船舱,再依次言船头,船尾,船顶,最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文章以写苏东坡等三人坐在“船头”的情景的第三段为重点,这段用了131字,占全文总字数的百分之三十。
  2.要理解文意,首先得读懂这篇文言文,明白文中词句的含意。教学中可逐句逐段讲解,搞清文意,最后归纳小结。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字音、句读念准确,读通文章。
  2.讲解文章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一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板书课题)
  二、学生各自阅读课文。
  要求:一、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二、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三、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
  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一词多义:
  为:①制,做。“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有。“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①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 ②树。“以至鸟兽、木石”。
  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明有奇巧人”。②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①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开头一边。“东坡右手执卷端”。②直,正。“其人视端容寂”。
  特殊句式
  省略句式“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于”。“则题名其上”,“名”后省略“于”。
  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定语“相比”在中心词“两膝”之后,“者”,标志定语后置。
  此外,文中有一个带双宾语的句子:“尝贻余核舟一。”双宾语是“余、核舟一”。
  三、讲解课文1、2段。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