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80字。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在经历了磨练、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并能实际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拍照经过,及作者由此带来的感悟,体会天地与人世相通之处。
3.培养学生积累佳句、片段、体会语言的韵味。鼓励背诵优美段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我们一起经历了温暖的春天、繁茂的夏天,现在迎来了丰收的秋天。李老师请来了一位秋的使者(课件出示枫叶照片)。喜欢它吗?
2、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诗,谁还记得?读了这些诗句,仿佛让你看到了红艳艳的枫叶,多美啊!
3、过渡语:我国著名作家袁鹰也非常喜欢枫叶。再一次远游中,枫叶与他不期而遇,并让他对自然,对人生有了新的发现与感悟。想和作者一起分享这些新的收获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枫叶如丹的秋天吧!
[板书:枫叶如丹]
4 、看到这个课题,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解题:丹指红色)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轻声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
2、 有疑问吗,说说看?(预设出现的问题:为什么照片起名“秋之生命”、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什么是蝉鸣蛙噪、为什么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
小结:有这么多疑问啊,对啊,作者写的是枫叶,为什么和生命有密切联系呢?这生命,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进入文中寻找答案。请默读课文,在关键的地方做批注。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一)理解1-7自然段
1.枫叶与生命有怎样的联系?如丹的枫叶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
(生: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2、想不想走入绿的世界、丹的天地中看看?(点击课件)学生边听边思考:在作者提到的三个季节中,你最喜爱哪个季节?为什么?
3、小结:从同学们的话语中,不难感受到,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但,没有春天就没有夏天的美,没有夏天就没有秋天的收获。因为,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作者从颜色以及颜色所象征的意义,赞美了大自然生命力。你想用什么词语夸夸枫叶的生命力?我们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呢?(顽强、长久……)[板书:自然 生命力]
4、提问:自然界与人世间的生命过程是共同的,是相通的。从哪儿可以看出“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课件(一句一句的出示)] [板书:人世 相通]
5、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同。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1—7自然段吧!